- 发布日期:2025-04-13 17:50 点击次数:94
3月29日,在接受美国NBC采访时,特朗普明确表示,美国必须“完全掌控格陵兰”,并强调为实现这一目标,“将探索所有途径,不排除使用军事手段。”
自1月20日就职以来,特朗普频繁谈及格陵兰议题,屡次强调“必须获得”。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期同样证实,美国在格陵兰问题上的讨论是郑重其事、早有预谋,非即兴之举。回溯至今年1月7日,特朗普之子前往格陵兰进行访问,意图探明当地政府对于倾向美国的立场。随后,3月28日,美国副总统万斯亦踏上格陵兰,但其行程几乎全程受阻于当地居民的抗议,最终仅能抵达美国在格陵兰的军事据点皮图菲克,此举被视作一种“军事层面的警示”。
特朗普之所以对占据格陵兰抱持坚定态度,源于他坚信一旦掌控格陵兰,便能有效抗衡俄罗斯与中国在北极地域的影响力,遏制两国在该区域的潜在军事布局。这一举措既能确保美国对北极航线的掌控优势,又能为美国争取到格陵兰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权益。这些对于美国重振国力,在全球大国博弈中脱颖而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夺取格陵兰,特朗普甚至放言愿意采取军事手段。不过,特朗普提及的“军事占领”略显极端,因为美国获取格陵兰实则轻而易举,其难度或许还比不上一次军事演练。
美国在格陵兰现设有军事部署,核心为皮图菲克军事基地。该基地源自1951年美丹防务协议,赋予美国驻军权限。当前,约有200名美军士兵驻扎于此,配备导弹预警系统、雷达及空中监控设施。尽管当前兵力有限,一旦美国决定对格陵兰采取军事行动,能迅速向该基地增援。通过C-17运输机或海军舰艇,美军可从本土或冰岛凯夫拉维克基地调动兵力,迅速部署“海豹”突击队或空降兵。如此突袭,将使丹麦陷入两难:阻止则可能激怒美国成为战争导火索;不阻止,则只能目睹美国在格陵兰的军事力量壮大,逐步陷入被动境地。
遵循常规策略,一旦格陵兰岛上的美军部署达到足够规模,他们或将首先执行“海空围堵”。F-35战斗机从美国东海岸或邻近盟国机场起飞,足以在空中构筑一道严密的“封锁网”。随后,协同海面上持续巡逻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以及隐匿于水下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凭借无可匹敌的海空力量,将格陵兰的东西海岸牢牢封锁,从而使得丹麦难以通过法罗群岛或直接从本土向格陵兰实施兵力与火力的增援。
倘若采取激烈手段,美军能够迅速派遣B-52、B-2轰炸机升空,执行全面轰炸任务,并结合F-16、F-35战斗机实施精确空中打击,同时利用EA-18G进行电子压制。若选择较为缓和的路径,则可仅限于封锁或破坏格林兰岛上的关键基础设施,诸如电力网络和通信系统。在持续数日的封锁之下,待岛上守军筋疲力尽,即可大举登陆。即便美军在海上与空中封锁的同时发起登陆行动,格陵兰岛与丹麦亦难以抵挡:美国可依靠其精锐的海军陆战队为核心,组建登陆力量,直指格陵兰岛的心脏地带——努克(Nuuk)。需留意的是,努克仅为一个拥有1.8万居民的小城,缺乏足够的常备军力,仅有少数当地志愿民兵及丹麦驻军。他们所配备的全是轻型武器,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几乎毫无还手之力,“1小时22分”内横扫格陵兰绝非虚言。
就纯粹的军事力量而言,美国在2025年的军费预算高达8500亿美元,相比之下,丹麦的军费支出远远无法企及美国的这一数字。格陵兰岛尽管地域辽阔,覆盖了2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其居民总数仅为5.7万,换算下来,每平方公里的居民密度低至0.03人。这意味着,美军在推进数百公里的范围内,可能都难以遭遇多少居民。因此,美军只需控制几个关键的居民聚居地,便能实现对全岛的掌握。故而,从军事战略的角度审视,美国对格陵兰岛的占领几乎可以形容为易如反掌,犹如“强者面对弱者”般的不对等。
也许正是由于美国对格陵兰的军事占领看似轻而易举,现实中美丹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反而变得最小。毕竟,军事行动往往是政治的延伸,仅在政治手段穷尽之时,军事干预才会作为万般无奈下的抉择登场。换言之,只要谈判桌上的协商与外交手腕尚能发挥效用,采取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政治家无疑会被视为最不明智之人。现代政治语境下,“治理成本”这一概念尤为重要。鉴于民族国家理念已深深植根于民众心中,直接征服他国领土、将异国人民纳入本国版图的做法,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便失去了效力。若美国妄图军事占领格陵兰,将公然违背《联合国宪章》及北约协议,不仅会招致盟友的一致谴责,更可能触发北约的分裂,进而面临全球范围内及昔日盟友的全面制裁。
美国无力承受战后治理所需的昂贵代价,更难以担负因此可能损失的国际声誉——几百年来积累的信誉,或将在瞬间烟消云散。故而,特朗普扬言的“不排除军事选项”,实质上更像是一种谈判技巧,鉴于丹麦与格陵兰岛民众对美国的“购买提案”反应冷淡,甚至流露出抵制的态度。
▲对于美国的投资收购,格陵兰人并未表现出浓厚兴趣,图片源自:网络
丹麦首相弗雷德里克森坚决表明,“格陵兰岛是格陵兰人民独有的家园。”一项民意调研同样揭示,高达85%的格陵兰岛居民反对加入美国。格陵兰岛拥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这塑造了他们与众不同的观念。简而言之,格陵兰岛民众渴望独立自主地生活,不愿受制于他人。自1721年起,格陵兰岛便成为了丹麦的殖民地。历经数世纪的外来统治后,丹麦于1953年正式承认其为自治领地。然而,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格陵兰本土居民对丹麦人积累了深刻的反感。对他们而言,加入美国不过是“殖民主人”的又一次更迭罢了。即便美国可能提供经济援助,但他们内心深处那种被殖民的感觉再次涌上心头。例如,著名格陵兰作家马蒂亚斯·斯蒂默(Mathias Storch)在接受访谈时说道:“我们已被丹麦统治了300年,这已足够漫长,现在是我们自己当家作主的时候了。”
格陵兰岛上的主导群体——约占全岛人口九成的因纽特人,展现出了非凡的独特性: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风俗、服饰,沿袭着特别的捕鱼与捕猎海豹的传统,使用着别具一格的交通工具“狗拉雪橇”,并居住在奇特的冰屋之中,这一切皆与现代文明及主流美国文化大相径庭。美国文化往往讥讽其缺乏现代性,而他们则反视美国文化为腐朽且缺乏魅力。
美国人讥讽他们经济滞后,反观格陵兰岛居民则认为美国人破坏了生态,内心匮乏。对于那些视美国为“世界唯一指路明灯”的人来说,这些观点或许难以理解。格陵兰岛人的忧虑自有其根据:假若格陵兰岛决定并入美国,在其雄厚的资本力量面前,人人或将沦为“附庸”。诚然,格陵兰岛人民的经济状况会有所提升,但他们将会失去自己的民族文化、生活习俗、自然景致,乃至对本土的主导声音。
面对金钱的诱惑,格陵兰人心中的无价之宝亦难逃被侵蚀的命运。然而,特朗普的威胁非但未使格陵兰岛民屈服,反而促使他们深刻体会到“自主”的宝贵,进而点燃了格陵兰独立的火焰。他们现今非但不愿受制于美国,就连丹麦的影响力也置若罔闻,正全力以赴地为脱离丹麦而独立筹谋。就当前态势而言,美国想要吞并格陵兰岛,绝非易事。
